栏目分类
网上证劵放大平台 棉花期货上市20周年:保战略促产业,一份助棉产业发展的期货答卷

网上证劵放大平台 棉花期货上市20周年:保战略促产业,一份助棉产业发展的期货答卷

K图 CFM_0]

  编者按

  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建设深入推进,期货业务模式日益丰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日益增强。作为中国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商所践行“让实体看见方向、助经济稳健运行”的使命,以期货之所长服务实体之所需。目前郑商所已上市交易26个期货品种和18个期权,范围覆盖粮、棉、油、糖、果和能源、化工、纺织、冶金、建材等多个国民经济重要领域。

  2024年,大河财立方与郑商所同行,走进实体企业,深入农业农村,感受期货服务制造强国、农业强国建设的时代脉动。11月18日起,大河财立方联合郑商所推出“采百村,访千企,期货服务实体经济万里行”系列策划报道,探寻金融高质量发展中的期货力量。

  【大河财立方记者陈玉静文洪昊旸摄影】“现在从棉农到下游纺织厂,都很关注棉花的期货价格。有时候期货涨了,棉农想要个好价钱,卖棉花都等一等”。如今,这已成为棉花行业从业者的共同感受。

  2004年6月1日,棉花期货在郑商所上市,20年来,棉花期货从蹒跚起步到阔步前行,期货价格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规避风险、发现价格的功能不断发挥。目前,棉花期货价格在贸易界和管理界都有很高的权威性,成为反映棉花产业供需形势的“晴雨表”。

  今年以来,大河财立方记者深入棉花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企业、贸易企业,了解20年来棉花期货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历程与棉花期货助力新疆发展的奋进之路。

上市20年运行稳健

棉花期货功能发挥再上新台阶

  “郑商所棉花期货的上市改变了棉花行业传统的贸易模式,棉花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寻求更多获利空间,对提升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副局长、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红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

  王建红在棉花行业深耕20余年,完整经历了棉花期货上市的全过程,对于棉花期货以及棉花产业的发展熟稔于心。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一直对棉花实施统购统销政策。1998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从1999年起,逐步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棉花资源合理配置的新体制,拉开了中国棉花产业由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的序幕。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中国棉花和棉纺产业开始在更广阔的舞台中寻求发展,国内市场多元化、国际国内一体化的市场格局逐步形成,市场多渠道竞争机制基本建立。自此,棉花现货市场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产业供需变化较多较快,棉花价格波动加大,传统低买高卖的单边价差贸易,无法规避价格下跌风险,市场经营主体风险管理需求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郑商所于2004年6月1日上市棉花期货,拉开了棉花期现货市场协调发展的大幕。

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其在整个经济活动里所扮演的角色实在是太关键了。它的业务具备很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庞大机器,各个环节紧密相扣,源源不断地为银行股的长期价值筑牢根基。

  王建红表示,棉花期货上市以来,郑商所持续提升棉花期货期权功能发挥,加大产业客户服务力度,联合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实施各类惠农、助农试点项目,在稳定棉农收入、帮助涉棉企业管控风险、促进棉花产业产融结合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效果。这二十年来,郑商所棉花期货总体运行稳健、发展良好,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价格发现功能逐步凸显,特别是2014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棉花期现市场融合持续加深,棉花期货功能发挥上了一个新台阶。

  正如王建红所言,棉花期货经过20年的发展,从懵懂走向成熟,为棉花产业发展贡献更多期货力量。

  2004年以来,棉花期货日均成交量为14.4万手(每手5吨),日均持仓量达到15.3万手,换手率在1左右,在已上市期货品种中处于较好水平。

行业运用达95%以上

棉花期货产业稳定器作用充分发挥

  2014年是棉花期货上市20年来的一个关键节点。2014年以前的十年,受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11年—2014年三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影响,棉花行业对期货的运用还没有如今这么深入和广泛。

  2014年以来,我国政府对棉花实施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将棉花定价权还给市场。也是这一年,棉花行业开始普遍运用期货工具。棉花期货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日均成交和持仓量分别达到19.3万手和27.6万手,年均成交和持仓量增幅达到47%和15.3%。棉花期货交投活跃,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棉花期货交易的日益活跃,产业链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将期货作为生产经营的重要参考。

  新疆利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华集团)总经理李德华对于期货的上市感受深刻。李德华表示,棉花期货上市20年,对棉花市场发展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首先是期货的定价参考作用。经过棉花期货的上市以及期现业务、套期保值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交易过程中,从传统的一口价改变为期货点价。以利华集团为例,2023年公司的全部棉花均实现了期货点价销售。

  其次是销售模式的改变。棉花传统的销售要与下游的使用客户面对面谈价格,现在可以通过期货点价,在价格合适的时候锁定利润,这既方便了棉花的生产经营者,也方便了棉花采购商。

  总体而言,期货的上市对产业影响很大,因为期货的套期保值能帮助企业锁定风险、锁定利润,不至于让企业因市场偶发事件受到严重冲击。

  新疆冠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农股份)期货部主任彭黎虎表示,当下,棉花产业无论是从上游的轧花收购,还是中游的贸易商以及下游的棉纺织产业,对于期货的运用基本达到95%以上,“现在行业基本上是以期货价格作为定价锚点,再加上基差来进行定价销售,期货不仅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还在定价过程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彭黎虎表示,随着套期保值的推广和基差点价交易的普及,传统一口价的贸易方式在棉花纺织行业中成交占比逐渐下降,产业链使用期货和期权对冲现货风险的操作逐步常态化。冠农股份的棉花分为自营棉和贸易棉两部分,目前均通过棉花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基差销售,对企业经营起到平滑损益的作用。

顺应主产区变化

加快推动期货服务新疆优势产业发展

  2014年不仅是行业普遍应用棉花期货的年份,还是我国产棉区的区域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年份。

  过去,我国传统产棉区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呈三足鼎立之势。2013年以后,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大幅提升,成为世界棉花产业的一匹黑马。如今,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约九成,呈现“中国棉花看新疆”的局面。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棉花产量数据显示,2023年,新疆棉花产量511.2万吨,占全国总产九成以上。至此,新疆棉花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500万吨以上,面积、单产、总产、商品调出量连续29年居全国第一。

  顺应棉花产业发展趋势,2017年9月,郑商所将棉花基准交割地由内地调整至新疆。目前,郑商所在疆的12家棉花交割库总库容超过230万吨。截至2024年5月底,新疆棉花交割库累计注册仓单112717张,折合现货450.9万吨。

  彭黎虎称,新疆作为棉花产业主要的供应地,尤其是90%以上的棉花都来自新疆,在此背景下,交割库的调整,给棉花产业中下游的生产经营都带来非常正面的影响,企业既可以选择在全国棉花监管库存放,也可以选择在期货交割库存放,多一种选择,也带来多一种的销售渠道。

  围绕郑商所在新疆设立的10家交割仓库,产业链企业积极开展仓单加工、套期保值、期转现等业务,带动周边地区产业集聚。

  铁门关市新兴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兴纺织)就是代表之一。20世纪90年代,新兴纺织总经理周奕下海创业后,就一直从事纺织相关的工作。

  2014年,随着产棉区的转移,远在浙江的周奕将纺织工厂建在了铁门关市。周奕从事纺织行业四十余年,经历了棉花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全过程,对于棉花行业发生的变化也感触深刻。周奕表示,20年来,棉花行业非常大的变化就是采购方式的改变,棉花期货的上市颠覆了棉花传统的采购方式,这一步非常好,以前传统的采购还必须实地看货验货,防止被骗,现在坐在办公室就可以把整个流程走完。

  “现在郑商所交割库中的每一包棉花都有身份证,保证来源可追溯,这就非常有保障,对于棉纺织行业而言,棉花的源头很重要。”周奕说道。

  自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以来,棉花期货实现了高效发挥价格发现功能,期现价格相关性达到0.9以上,在市场供需失衡及产业政策发生变化时,精准、快速做出反应,为市场主体科学研判棉花市场形势提供了有力依据。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网上证劵放大平台,郑商所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持续提升棉系期货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能力。